知网“知识付费”遭遇千夫所指 收费标准真的要反思了
2022-04-22 13:21:22 来源:杭州日报
近日,中科院因为订购费用高昂决定停用知网的消息,再一次将知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知网随后进行了回复,说明了跟中科院的合作情况,但并没有涉及金额问题。
这并不是知网第一次因为高收费而遭受诟病。近年来,北京大学等高校曾发布公告,表示因收费过高,决定暂停使用知网。2021年底,一名退休教授发现在知网上下载自己的论文居然要收费,愤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获赔70多万元。
知网屡屡遭遇千夫所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高收费。从基础逻辑上说,知网提供学术资源,供用户检索使用,收取一定的费用也属合理。不过问题在于,知网收录的学术资源本身就来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等,而且还存在借助优势地位垄断学术资源的嫌疑。知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9年,初衷是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然后以极为低廉的成本获取了大量学术资源。可以说,从成立开始,知网就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更像是知识领域的基础设施工程。从实际情况看,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了独家与唯一授权期刊3964种,占我国期刊总量的43%;其中核心期刊778种,约占全部核心期刊的42%。毫无疑问,在中文文献检索领域,知网具有明显的优势。
知网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要营利也无可厚非。不过,当中国的顶尖科研机构中科院都难以承受知网的服务费用时,知网的收费标准,恐怕真的应该反思了。特别是当知网独占了相当比例的学术资源时,任由它单方面决定收费标准,那可能就不是“知识付费”了,更像是“知识垄断”。
学术资料库是促进知识传播、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但如果进入资料库的门槛越来越高,这样的资料库,反倒成了学术发展的负担和拖累。“天下苦知网久矣”,这样的说法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不过也生动地点明了问题所在。即将到来的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面对中科院与知网的这一纠纷,全社会不妨来一次认真的讨论,对知网的运营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寻找出更好的学术共享、知识传播新路子。(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