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与“维权”成焦点 “打假打劣盛宴””变成“365”
2022-03-17 14:36:04 来源:今晚报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如期而至,“打假”与“维权”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晚会曝光的所谓“老坛酸菜”,其实是“老坑酸菜”“毒坑酸菜”,工人们穿着鞋或光着脚直接踩在酸菜上,抽完的烟头也随便扔进酸菜里;“抠脚大汉”顶着女主播的头像甜言蜜语骗粉丝打钱,有些粉丝的学费都被骗走;无资质医美培训班导致惨剧,“速成”的医美从业者造成患者大面积脑梗、左眼失明,整鼻子造成面部毁容;电线电缆生产公司偷工减料,导致电线容易熔断燃烧,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危险……触目惊心,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每年“3·15”晚会都会曝光一批无良商家,紧跟着的也必然是监管部门彻查、重罚,涉事企业道歉、整改。曝光是打假、打劣的起点,也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呵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的第一步。通过问题曝光,促使企业和行业做出整改,有助于改善产品质量和市场环境,使得消费者获益。
但曝光之后,许多消费者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些产品和服务质量、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年年曝光,又年年不断呢?何况,节目中提到的并非都是新问题,像“老坑酸菜”“医美乱象”等早已有之且屡被诟病,为什么会像“打不死的小强”反复出现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呢?
比起只此一天的“打假打劣盛宴”,消费者更希望“3·15”变成“365”。实现这一点,还是有赖于制度化建设,让从严监管成为常态化。只有在日常监督、监管工作中体现出“3·15”的力度和速度,并以“互联网+”思维来处理新消费环境中的新问题,做到随时发现、即刻曝光、马上查处,才能令消费者权益依法得到更为切实的维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这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更是每一位消费者对放心消费的期许。(易嘉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