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正文

设置“无作业日”真的能减负吗?各地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并没减下来

2021-03-09 16:21:20 来源:东方网

其实,“无作业日”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2005年,上海、河南、江西等多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就出台过规定,将每年的“六一”定为“无作业日”,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曾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新标准·大规范”活动,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控制作业量,每周要有“无作业日”等。

平心而论,学校设置“无作业日”,其初衷是唤醒学生内心的自觉、自主、自立,学生走出被动式的"作业日",进入主动式的"自主安排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时间的主人。

但是设置“无作业日”真的能实现精准减负的目标吗?事实证明,设置“无作业日”,学生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

尽管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出台过《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但是规定出台后,各地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下来。

造成学生课业繁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以应试为核心的中高考机制、以成绩为唯一依据的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决定了学校教师尤其是中高考考试科目的教师,不但在课上给学生布置作业当堂检测,还会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某种程度上,越是“敬业”的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越多,一门作业不算多,几门加起来,学生的负担自然就加重了。

加之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学业和前途的焦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中落败,他们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轻轻松松地享受“无作业日”。这也就是说,学校规定某一天为“无作业日”,学生也轻松不起来,没有了学校教师布置的作业,却有一大堆家长布置的各种作业等着他们完成,“无作业日“最终有其名无其实。

从各地实施“无作业日”情况看,开始热热闹闹,最后“涛声依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设置“无作业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仅靠学校单方努力设置“无作业日”也无济于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全面理顺教育的各个环节,达成全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行动,把本来属于孩子们的轻松、自由、健康和快乐还给他们。

关键词: 作业 减负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