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中国民营航天开始起步:进行商业模式和技术探索

2018-07-26 11:08:25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5月17日,中国首枚民营自主研发的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发射成功,火箭长9米,总重7200公斤,全程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高度约38.7公里,最大速度超过5.7倍音速,飞行时间306秒,飞行距离273公里。

事实上,2014年之后,随着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开始向民营企业开放,数十家民营卫星、火箭公司陆续成立。目前,民营卫星公司已经陆续发射卫星,包括零壹空间、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空间)、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都在不断进行发射尝试。

其中,今年4月5日,星际荣耀发射名为“双曲线一号S”的火箭;5月17日,零壹空间的“重庆两江之星”已经发射成功;更早些时间,蓝箭航天成功点火1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称“液发”),其自主研发的中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已经于今年六月份完成全系统设计工作,计划于2020年首飞。 而从目前中国市场的融资和估值来看,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零壹空间”)及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蓝箭航天”)成为目前的第一梯队,备受市场的关注。

事实上,作为航天行业的“新动力”,民营力量将作为国家力量的补充,将推动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

同时,民营航天的发展也将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惠。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舒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航天基础设施的完备,火箭、卫星的价格越来越低,火箭发射会帮人们改善生活品质。

在政策方面,2014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60号文中,就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随后,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又一次提到,“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

而据国泰君安的研报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到8000亿元。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常委赵金才认为:民营航天在中国目前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处于产生商业化模式与技术探索阶段,个别的民营公司发射了火箭也并不是真正的航天,是一种类似于我国早期的航天探索活动,预示着民营航天已经有人在尝试着努力。

知乎航天领域大V鸑鷟鹓鶵则表示:目前我国的民营航天应该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民营航天也同样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而与“国家队”相比,民营企业在人才、资金、运营方面都面临这比较大的压力。

浙江大学航天航天学院副院长、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认为,民营公司在经营性人才、市场人才方面有优势。技术人才短期内还要靠挖国家队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这样可以逐步形成竞争力。

目前国内民营火箭公司成功发射的是探空火箭,与运载火箭有着巨大差异。同时,火工品的产生和流通在中国受到严格的管制,民营火箭公司只得纷纷上马技术更为复杂的液体发动机。而在研发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来自体制内院所的技术或人才扶持变得至关重要。

对于民营航天企业来说,研制整星、整箭的公司,尚在投入期,没有独立的盈利能力,基本靠政府扶植支撑(包括引导基金、政府财政投入)。能够独立生存的比较少。商业上能盈利的更少。

而美国SpaceX的案例,给出了很重要的启示:SpaceX参与商业航天的方式也是通过与传统的航天大企业合作的一种商业合作模式,而不是仅靠自己独立起步。

西湖创客汇理事长、花信APP CEO认为,如果有合适的人才流动、返聘等政策驱动的话,民营航天也可以享受到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从而有能力研制出在全球性价比占优的火箭,过去二十年这种趋势已经在很多高科技行业得到验证。

而关于民营航天企业如何实现长期的良性发展,金仲和认为,主要的问题是从事商业航天的团队和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现阶段商业航天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团队和技术积累。资本一旦和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结合,就可以产生很大的活力。”

关键词: 中国 航天 模式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